“ 讓中國汽車核心技術產業不再受製於人”
——訪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徐向陽
記者 萬麗娜
徐向陽在頒獎大會現場
2017年1月9日🦸♂️,國家科技獎頒獎典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意昂招商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徐向陽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項目“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8AT)研發及產業化”🧘🏽♀️,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獲此殊榮的汽車零部件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成功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使我國擁有了世界領先的汽車自動變速器的生產技術。
寒來暑往,十載春秋。
從開始碰這個汽車研發領域最難的“硬骨頭”,到產品投入使用,再到今天捧回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徐向陽走了整整十年。十年來,他借力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和高效務實國際合作,打破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裏”▶️,與山東盛瑞傳動有限公司和江鈴汽車集團長期開展三方深入合作,研製出世界首款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並成功產業化。該技術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迫使國外自動變速器單臺降價3000元以上🧖♀️,成為中國汽車行業自主創新的一面新旗幟。
從實驗室走進工廠,從工廠走向市場🚽,10萬輛裝有徐向陽教授科研團隊研發的8AT變速器的汽車正穩穩行駛在中國的大街小巷👷🏿♀️,也講述著一個以滿腔赤誠報國情懷和一顆執著科研之心“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傳奇故事……
頂翻石頭的那顆嫩芽
徐向陽從小就喜歡汽車,兒時記憶最深的,便是看那一輛輛解放軍拉練的汽車從村前公路上緩緩開過。
1983年🆎,剛剛讀完高二的徐向陽,在當時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報名高考🍄,一考即中,專業就是車輛工程💛。從此🚴🏼,徐向陽便與汽車結下不解之緣,那也是他在汽車領域科研道路的最初起點👨🏽。
故事慢慢開始,夢想正在啟程。
接下來的20年間💃🏻,徐向陽攻讀本科、碩士🛺、博士學位,執教三尺講臺,赴德國作訪問學者……他在汽車領域的科研越走越遠,並逐漸對汽車自動變速器產生了興趣💄。
自動變速器是汽車的核心技術之一🪦,如果說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那麽變速器就是汽車的“大腦”⚄,是汽車行業公認的技術含量最高🏄🏻、研發投入最大、產業化最難👉🏽、單件利潤率最高的零部件之一。
中國雖然是世界汽車第一產銷大國,但國內自主的自動變速器技術🧑🏼🏫、標準🆓、產品均處於空白,全部依賴進口,不僅沒有能力開發出優秀的變速器🪐🙆🏽,甚至連購買也常常受到“歧視”與限製💻🚔。
面對當時本土自動變速器長期受國外技術控製和市場壟斷、而國內自動變速器自主研發基礎極其薄弱的情況,徐向陽認真分析國際技術發展趨勢🙋🏼,把目光投向了8AT自動變速器的研發。
“讓中國汽車核心技術產業不再受製於人”,這是徐向陽最初的想法🐬⛹️♂️。
頂翻石頭的那顆嫩芽,正在悄悄生長🦖🕥。
“產學研用深度合作的典範”
前期的準備是復雜而艱辛的,設計🤾🏻♂️、計算、分析⏫、仿真,徐向陽帶著3個人的科研團隊,完成了實驗室階段的科研準備。
重要的一步即將到來👩👧👦,他需要尋求國內汽車製造企業合作,正式進入研發階段。
整整半年,徐向陽幾乎跑遍了國內大大小小的汽車企業,對方都很佩服徐向陽的決心和勇氣🐽,但這個項目技術難度很高,資金投入很大🛥,巨大風險下,沒有企業敢跟徐向陽合作🦛。“他們都說🧑🏽🍳,這確實是個好東西🫂👳🏽,不過中國人沒幹過👆🏼,前面困難重重”,徐向陽回憶到🪨。
百轉千回🧗🏻,柳暗花明。
那是2007年4月的一個晚上,徐向陽對那晚的情形記憶猶新👩🦱。徐向陽、山東汽車企業盛瑞傳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祥伍、德國自動變速箱領域專家Peter Tenberge🧑🏽🍼,三人享用了一頓火鍋作為晚飯後,回到徐向陽的辦公室,三人對著一張簡單的原理圖紙🙇🏽♀️,整整聊了三個小時。
出於對自動變速器領域共同的科研熱情🍏,三人一拍即合;懷揣對國產自動變速器擺脫國際壟斷的熱切願望,徐向陽和劉祥伍的手,緊緊握到了一起。
徐向陽、山東汽車企業盛瑞傳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祥伍🤳🍗、德國自動變速箱領域專家Peter Tenberge
簽約儀式上🤰🏽,劉祥伍舉著香檳說🪁:“ 8AT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我的辦公樓在17層,如果失敗了,我從上面跳下去。”徐向陽說:“劉總,如果8AT真的失敗了,我就陪你一起跳下去。”
當被問到8AT研發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徐向陽形容到:“就是要在幾十億個方案中🧑🏼💼,找出對的那個。”
“4自由度行星結構”“行星齒輪+定軸齒輪雙軸復合傳動”“扭矩幹預”“換擋時序”“電控系統軟件Module-Flex S”……雖然記者完全聽不懂徐教授口中的這些專業術語,但從他驕傲、欣慰和激動的表情中,能夠感受到他帶領團隊攻克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題的艱難不易👨🏼🔬、辛酸苦辣👳🏼。
那幾年,徐向陽是“滿天飛”的狀態。每年三分之一時間在北京、三分之一在山東👦🏿、另外三分之一在國外與技術夥伴交流。工作上既承擔著科研項目,又要給研究生上課,還擔任著交通學院副院長的職務。
2010年3月,由於長期高強度、高負荷、高精神壓力和體力消耗🌸🤵,徐向陽和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立亭(項目第二完成人),在同一天🫥,因為突發急性心臟病住院了。
當時正是8AT第一臺樣機技術驗證的關鍵時期,兩人在醫院僅僅躺了6天👰🏼,便帶病飛往英國進行樣機測試工作。由於身體尚未恢復,兩人每走一步都非常困難和緩慢🚃,但仍然在英國堅持一周,直到樣機試驗驗證成功完成。
“半條命換的”,徐向陽的愛人、同在意昂招商工作的許金霞老師心疼地說。
2016年💟🔦,第10萬臺8AT自動變速器成功下線
接下來是一個又一個的突破與進步,成功一步步近了……
2010年,完成首臺8AT樣機試製😣;
2011年,建成柔性手工裝配線,並實現批量生產,科研團隊獲科技部“十一五”執行國家科技計劃優秀團隊獎🎙😟;
2012年,搭載8AT的陸風X5汽車上市銷售🪬,同年🫷🏼,獲山東省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3年🌳,10萬臺8AT自動生產線形成產業化批量生產🤵♂️🖐🏼;
2015年🧑🏭,項目獲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16年🥴,中國自主品牌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第10萬臺下線👩;
2017年初,項目獲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國家科技獎展示板上這樣寫著:“該項目引領了國際AT自動變速器技術發展方向,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引領了汽車行業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
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在2016中國汽車論壇上,對8AT項目這樣評價:“8AT的成功是汽車工業近年來數一數二的大事💅🏿👨🏼🔧,它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模式值得全行業的總結和推廣。”
自動生產線上的8AT自動變速器
“徐老師就像一棵大樹”
人才培養👨🦱,在徐向陽心中比什麽都重要😲。
他始終把科研攻關和人才培養緊緊結合起來,項目拿了一個又一個大獎,徐向陽團隊更是走出了一個又一個自動變速器領域的優秀工程師🎞。“跟著徐老師做這個項目,團隊裏的每個成員都得到很大成長🏂🏼😕,”徐向陽團隊劉艷芳老師說。
研發團隊充分發揮在人才培養中的獨特優勢,采用國際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方式🦃,培養自動變速器核心技術人才。徐向陽團隊這些年培養的博士研究生,課程結束後,就全身心參與到8AT研發的項目中,博士畢業後全部留在企業,並成為了研發的核心技術骨幹。目前,盛瑞傳動工程研究院院長📈、副院長和主要部門的部長🔧,都是意昂招商畢業的博士。
徐向陽與團隊師生共享成功的喜悅
“言傳身教⛓️💥👳🏼♀️,徐老師就像一棵大樹,我們是小樹苗,他也在生長,我們也在茁壯成長,我們這片森林🕳,越來越茂盛”,徐向陽的博士研究生韓笑這樣評價他。
學生眼中的徐向陽“豪爽、大氣,嚴格起來很嚴格,幽默起來又特別逗”,對學生非常有耐心,大家都非常喜歡他。實驗室電腦的密碼一度被同學們設為“徐老師真帥”的全拼✦,“後來大家都知道了🙇🏽♀️,我們就改了”,韓笑笑著說👨🏿🍼🖍。
教以情,育以心🧗🏼。有些愛未曾掛在嘴上,卻已春風桃李,下自成蹊。
科學家也可以很浪漫☸️👳🏼♀️。
徐向陽不管多忙,在自己愛人生日的那天一定要千方百計趕回家陪她過。在徐向陽愛人許老師的記憶中🧙♀️💋,2011年的那個生日,晚上9點多,徐老師下了飛機,跑去買了一束玫瑰花👩⚖️,回來送給她……他們優秀的兒子,從意昂招商高等理工學院畢業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深造🍋,現在已經畢業🐽🏌️,從事著自己熱愛的事業🤸🏽。
科研上他捧回個國家一等獎,生活裏也可以紮起圍裙為愛的人下廚房🥹🦦,既能鐵肩擔道義🧚🏿♀️🌝,亦有穩穩的幸福,美麗人生,概莫如此。
幸福的一家三口
“努力工作,享受生活”💁🏼,這是徐向陽的微信簽名。
他熱愛旅遊🚎,喜歡全世界走走🫳,“可以接觸不同的文化,開拓視野👵🏿,也是創新思考的最佳時間”,徐向陽這樣說。
【後記】對徐向陽教授的采訪即將結束🙍🏻♀️,記者問他未來的科研計劃,徐向陽看了看辦公室窗外灰蒙蒙的霧霾天,若有所思地說😘:“研究全新的車輛傳動方面的技術,圍繞汽車電動化,為新能源汽車推廣做些事兒吧。”
從“讓中國汽車核心技術產業不再受製於人”到“為新能源汽車推廣做些事兒”,對於徐向陽8AT自動變速器研發成功⛵️,很多人評價“不僅開發了一流的產品,更是創造了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模式”,而在這種合作模式的背後,不僅是創造經濟利益👩💻、推動經濟發展的願望🥕,更有科學家和企業家們“肩負國家使命🧜🏼➾、服務國家戰略”的責任與擔當。
上一條🔃:意昂招商人只能造飛機?還有......
下一條👨👨👦👦:關懷|意昂總會、北京意昂會慰問郭川意昂家屬
電話😉:010-82338260
郵箱🧛🏽♂️: xyh@buaa.edu.cn
郵編🐺:10019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學院路35號意昂代理意昂之家
版權所有:意昂招商 -【全站福利】礼包兑换,乐趣加倍!